德州学院图书馆
作者:论文查重系统 发表时间:2021-12-15 01:35:04 浏览次数:83
[位置与环境] 德州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在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组建的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位于素有“神京门户”和“九达天衢”之称的德州市东北郊,东临京福高速公路,西近京沪铁路干线和104国道,交通便捷,环境幽静。
图书馆是德州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坐落于学院大门东侧,四周被草坪和花园环绕,环境幽雅。图书馆大楼外景,挺拔中透有灵气,雄伟中不乏别致。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已形成一套符合我院教学、科研需要的藏书体系和服务模式。
[馆史沿革] 德州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71年5月,其名为“图书室”,隶属于学校教务处,当时有2名工作人员,藏书3000余册,报刊10余种,馆舍面积16平方米,读者363人。
随着学校的扩建,图书馆的藏书量、馆舍面积、设备、专业人员数不断增加。1979年改名图书馆,隶属学校领导。设馆长1人,工作人员12人,藏书8万册,报刊100种,馆舍面积200平方米。
1984年底,图书馆重组领导班子,设馆长1人,副馆长2人,工作人员23人,藏书15万册,期刊518种,馆舍面积420平方米。
1988年学校从原址(现在的实验中学)迁入现址,馆舍面积扩为750平方米。
1991年10月图书馆迁入新建的图书馆大楼,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正副馆长各1人,党支部书记1人,专业人员20人,设有采编组、流通组、期刊组和办公室。藏书22.2万册,期刊752种。馆舍面积4500平方米,读者2016人。
1997年,原德州师专、德州教育学院、市直业大三校合并,改名为德州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图书馆也进行了实质性合并,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起点。1997年9月图书馆二期工程竣工,面积3600平方米,馆舍总面积为8100平方米。
1998年初,组建高专图书馆领导班子,设党支部书记1人,正副馆长各1人。当时有工作人员39人,其中副研究馆员4人,馆员10人,初级职称14人。1998年藏书总量30万册,期刊684种,报纸53种,读者3500人,包括1998年8月建立的音像阅览室(180座位)在内,共有538个阅览座位。
1998年11月,图书馆开始筹建自动化管理系统,至1999年9月基本实现了馆内各项行政、业务工作的计算机管理,建起馆内局域网,时有服务器2台,光盘塔1台,微机工作站10个。1999年12月建成有12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
2000年德州高专改建为德州学院,结束了德州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同年12月,图书馆组建了领导班子,设党支部书记1人,正副馆长各1人,当时有工作人员48人,其中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12人,馆员19人。馆舍面积8100平方米。2001年12月,图书馆通过省教育厅对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评估。2002年被省教育厅授予“自动化建设先进图书馆”。
2002年8月学院南区和西区图书馆并入院本部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56万册,电子图书10多万种,音像制品600多件,光盘1600余张,现期期刊2036种,电子期刊6500多种,报纸65种。设有7个书库、2个图书阅览室、3个期刊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文印室、2个自修室,共拥有1000多个阅览座位,可为师生提供图书、期刊的外借和阅览、参考咨询、电子阅览、网上信息查询、资料复制等多种服务。图书馆的各项行政和业务工作均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2003年9月扩建电子阅览室,设88个机位。
2005年5月,面积为11893.68平方米的图书馆三期扩建工程落成,馆舍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2005年9月1日新馆全面启用。根据学校指示,图书馆于9月初,在新馆五楼建立了具有电子阅览和上机教学实习双重功能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当时配备微机420台。时有1190个阅览座位和670个自修座位。拥有藏书115万册(纸质藏书91万,电子图书24万),装订报纸2000余册,音像制品683件,光盘2000余种,网上数据库4种。订购现刊2050种,中外文报纸60种。
2006年11月,德州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评建过程中图书馆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底,图书馆领导班子按期换届。
2008年7月,原德州农校和德州卫校图书馆并入,纸质藏书达120万册,现刊1842种,报纸68份,工作人员65人。2008年和2009年连续被评为“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10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图书馆领导班子按期换届,设党总支书记、馆长各1名,副馆长2名。
2016年10月,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调整,仍设党总支书记、馆长各1名,副馆长2名。
[机构与人员] 现有在职人员52人(男18人,女34人)。书记1人,馆长1人,副馆长2人,副高职称者15人(不含2个副馆长),中级职称者23人,其他10人。
图书馆设有四部一室一中心,其职能如下:
资源建设部部(6人):主要负责中外文图书、报刊及其它文献资料的订购、验收、分类、编目、典藏及装订加工。
流通典藏部(17人):主要负责所辖书库图书资料的管理及读者借阅工作。
阅览服务部(13人):主要负责报刊、工具书阅览室、考研学习室的借阅管理工作。
文献检索服务中心(2人):负责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公选课、学科服务、重点学科信息检索。
参考咨询部(6人):主要负责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与培训;对读者开展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工作,项目咨询、专题定题检索等服务;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根据需要有重点地开发文献信息资源,负责信息编译报道和分析研究工作等。
办公室(8人,含馆领导4人):协助馆领导负责全馆的日常事务处理、接待和宣传工作、文秘档案和职工考勤工作、财务保管工作等。
[馆舍与馆藏] 独立馆舍,总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纸质藏书216万册(截止2016年底)、电子图书102万册,光盘35116片,网上数据库29种。订购现刊1324种(含外文),中外文报纸41种。另外在图书馆主页上还搜集链接了大量的共享和免费电子资源,供校园网用户使用。我馆收藏的《六书正讹》《弘简录》《国语》《二程全书》《韩非子》《六经图》《孔丛子》等古籍均为明清刻本,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还收藏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民国丛书》《孔子研究》和英文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大型珍典。
[服务场所与服务方式] 目前设有5个流通书库、1个工具书阅览室、1个现过刊阅览室、1个报纸阅览室、1个古籍阅览室、1个读者学习室,共拥有阅览和自修座位2200个。借阅处设12台公共查询机和三台触摸式查询机。二楼大厅放置2台歌德电子书借阅机、1台电子报刊阅读机。目前可为读者提供图书、期刊的外借和阅览、参考咨询、电子阅览等多种服务。为读者开设了“入馆教育”和“文献检索”两门课程。采用讲座或利用网络、报栏等多种形式定期举办读者培训,不断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文献信息检索的水平。图书馆主页提供了馆藏书目查询、新书通报、借还查询、馆内光盘数据检索、网上数据库全文检索等服务。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均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读者借还图书方便快捷。现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每周开放84小时,考研学习室每天开放15小时(周开放105小时)。图书馆WEB服务器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我馆的书目数据库完整规范,包含了中外文图书、古籍、光盘资料、期刊等目录,便于读者查检不同类型的文献。
[制度建设] 多年来图书馆注重自身的科学性、规范性、制度化管理,先后制订了图书馆岗位责任制、图书借阅制度、阅览室规则、设备材料管理制度、图书馆卫生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及各种业务规范等。自1991年以来,先后六次修订补充规章制度,2000年将已有的58种规章制度,编印成册,取名为《德州学院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2014年6月,图书馆对原汇编本,通过删减、修改、补充,形成新的《德州学院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2014年修订本)。修订本将规章制度分为综合规章、图书馆党组织建设、图书馆行政岗位职责、图书馆读者守则、图书馆管理制度、图书馆业务规范和其它,共七大部分,111项。自2015年以来修订制定新的规章制度50多项,目前正在编修补充本。
[数字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始于1998年8月。1998年引进大连博菲特公司研制的《文献管理集成系统》3.1版,建成我馆的业务管理系统。2000年元月升级为5.1版, 2005年10月升级为《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6.5版。各子系统运行正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已建成业务管理系统(即:文献管理集成系统WXGJXT)、图书馆主页系统(TSGWEB)、移动图书馆系统(YDTSGXT)三位一体数字图书馆,引进了《中国知网》、《超星读秀学术搜索》、《博看网畅销期刊数据库》、《高校公共教学素材资源库》、《爱迪科森培训数据库》、《大学生考试学习资源库》、《泛在微讲堂》、《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SpingerLink期刊/图书全文数据库》、《EBSCO》、《百链云图书馆》等大型数据库,且提供网上在线检索服务。
目前,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已取得较大成效,但还有待于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成果与荣誉] 截止2016年底,图书馆发表专业论文247篇(数据来源自中国知网),其中载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89篇,出版著作10部。 35项成果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校级科研成果奖。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联项目1项、德州市科技局项目1项、横向课题4项。
截止2017年6月,获各种荣誉称号40多项。
省级荣誉有“自动化建设先进图书馆”(2002年山东省教育厅颁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先进集体” (2010年山东省教育厅颁发)、“山东高校三八红旗集体”(2012年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颁发)、“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山东省文化厅颁发)
市级荣誉有:图书馆建设先进单位、巾帼建功示范岗。
校级荣誉有:先进党总支、先锋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尊老敬老先进集体、巾帼示范岗、综合治理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等。
[改革与发展] 随着我校改革与发展,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中心地位愈加巩固,其作为高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的重要作用愈加凸现。我馆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图书馆事业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的状态;绿色——发展的环境;开放——发展的局面;共享——发展的成果。
图书馆建设总原则: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以馆员为主体,建设高水平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学校工作总的要求,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以读者为中心,以专业学科为导向,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需要的文献资源体系;以合格馆员队伍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保障,构建满足教研管理人员和学生需要的读者服务体系;以德州地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引导,加强图书馆特色化建设,逐步建成高水平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目标:
总目标:发挥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打造学校的客厅,建成读者的书房,建成高水平大学图书馆。
具体目标:
六项平台工程,打造学校客厅(一是书香展厅平台。二是古籍阅览平台。三是明德讲坛平台。四是空间文化平台。五是特色馆藏平台。六是学科文献评价平台)。
建立五个中心,建成读者书房(一是精品馆藏中心。二是阅读推广中心。三是研学交流中心。四是考研服务中心。五是就业辅助中心。)。
图书馆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图书馆党总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建设一支优秀馆员队伍,建立一个科学馆藏体系,打造书刊借阅、参考咨询、电子资源利用和读者教育活动四个优质服务平台,确保图书馆平安和谐运行(简称:一个核心、一支队伍、一个馆藏、四个平台,确保平安)。
图书馆工作任务:一是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全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全校师生获取各类信息;
三是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四是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
图书馆已成为德州区域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热爱读者,钻研业务,强化管理,为全院师生营造了一个舒适、幽雅的读书育人环境。图书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2017年10月7日)
高校论文查重:https://www.cnkilunwen.net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学术新闻相关资讯
- 爱屋及乌的意思-成语爱屋及乌的解释_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意思-成语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解释_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什么意思
- 阿党相为的意思-成语阿党相为的解释_阿党相为是什么意思
- 矮人观场的意思-成语矮人观场的解释_矮人观场是什么意思
- 暗送秋波的意思-成语暗送秋波的解释_暗送秋波是什么意思
- 阿世媚俗的意思-成语阿世媚俗的解释_阿世媚俗是什么意思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成语哀莫大于心死的解释_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意思
- 阿鼻地狱的意思-成语阿鼻地狱的解释_阿鼻地狱是什么意思
- 爱莫能助的意思-成语爱莫能助的解释_爱莫能助是什么意思
- 安土重迁的意思-成语安土重迁的解释_安土重迁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