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写作顺序有哪些?
作者:论文查重系统 发表时间:2025-03-23 23:17:54 浏览次数:20
论文写作顺序可以分为七个步骤,按照这个流程操作能减少返工,更容易完成一篇合格的文章。以下是具体的操作建议:
第一步:确定方向(约1-3天)
先想清楚自己要研究什么问题。可以回忆课堂老师强调的知识点,或者生活中遇到的疑问。比如学教育专业的同学,如果发现身边人经常刷短视频影响学习,就可以研究"短视频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注意题目范围不能太大(比如"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就太宽泛),也不能太狭窄(比如"某校初三2班学生刷短视频情况"缺乏普遍性)。
第二步:收集资料(约3-5天)
带着确定好的题目去图书馆找相关书籍,或者在知网、百度学术搜关键词。重点看最近3年发表的论文,优先选择被引用次数多的文章。把觉得有用的内容用文档摘录,同时记录作者、书名、页码,方便后期写参考文献。此时不需要细读全文,快速浏览目录和摘要即可。
第三步:搭建框架(1天)
用空白纸画出文章结构。通常包含五个部分:开头说明研究背景,第二部分讲现状,第三部分分析问题,第四部分提出解决办法,最后总结。例如研究"老年人手机使用困难",现状部分可以写视力衰退、操作复杂等问题,解决办法可以建议开发大字版界面。
第四步:填充内容(5-7天)
从最简单的部分开始写。比如先整理现状部分的数据,把收集到的调查结果用自己话描述出来。遇到不会表达的地方暂时空着,继续写其他段落。每天保持写800-1000字,写完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就标记完成,避免重复劳动。
第五步:首次修改(2天)
通读全文检查逻辑是否连贯。重点看段落之间有没有过渡句,每个观点是否有数据或案例支撑。例如写完"智能手机操作复杂"这个观点后,要补充具体表现,比如"67%的老年人记不住App返回键位置"。
第六步:精细调整(2天)
删除重复表达的内容,将长句子拆分成短句。特别注意专业术语要解释清楚,比如"认知负荷"可以改成"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同时检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用手机朗读功能听一遍,会发现很多不顺畅的语句。
第七步:格式整理(1天)
最后统一字号(中文宋体小四)、行距(1.5倍)、页边距(上下2.5cm)。参考文献按学校给的模板调整,注意区分书籍、期刊、网页的不同格式。用Word自带的拼写检查功能扫一遍,打印出来用红笔标出要修改的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提交。
整个过程保持每天推进,遇到卡顿就回到上一步补充材料。建议在电脑和云盘同时保存文档,手机里也可以装个WPS随时记录灵感。这样分步骤操作,两个月时间足够完成一篇结构完整、内容扎实的论文。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